【经验分享】徐琳瑜老师: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为你的寒假充电
发布时间:2020-02-11  阅读

编者按

      本着“延期开学不停课,多元教学保质量”的原则,教务部邀请有着不同平台使用经历的教师和大家分享在线课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验,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网络授课。也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和大家分享您开展网络教学的经验和想法,教务部将在“京师人才培养”公众号做不定期推送,敬请关注。

       在线教育基于互联网媒介和信息化资源,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颠覆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支持,推动了教学理念、技术和运营模式的有效变革。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保障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线教育就发挥着重大作用。


徐琳瑜

教授,环境学院教学副院长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环境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 MOOC课程主讲人

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 项目负责人。


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

       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形态,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认为坚持把保障公益性放在优先位置,确保优质课程资源惠及更广泛学习者群体,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至关重要。好的大学,没有围墙,通过在线教育,可以让广大学习者随时随地听到各个学校老师的声音,不仅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学习支持,还进一步为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

       我是自2016年任职教学副院长后才开始接触在线课程的,从出于责任的初识,到源于兴趣的探索,直至由浅入深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对在线教育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下面我想就在线教育(尤其是MOOC和SPOC)重要作用和意义谈一谈我的理解与感受。

       在线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和新的探索:通过在线课程,促进MOOC和SPOC有机结合,探索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风格的一种重要尝试。以我主讲的“城市生态规划”MOOC为例,该课程在完成3轮在线教学的基础上,于2017-2019年秋季学期同步完成了3轮校内独立SPOC,共有124名学员参与SPOC线上学习和线下讲座、交流等教学环节。课程面向校内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不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开设,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线上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这种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新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们已经越来越熟练地接受在线教育的模式,这也对高校教师的在线教学改革探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线教育有效拓展了其他高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渠道:在线教育能够凭借其灵活性使优质资源高度聚合,并以在线课程为纽带,推进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就“城市生态规划”MOOC而言,其课程成果已纳入由教育部环境类教指委组织开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环境类专业核心课在线开放课程群,致力于将更多高质量MOOC输送到中西部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实现不同地区高校的协同发展。随着在线课程推广和实践,越来越多的西部高校学习能够共享到海量优质教学资源,这是在线教育带来的重要社会效益。

       在线教育还为广大社会学习者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敞开了大门:在线课程主题千差万别,其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为社会学习者建设终生学习体系提供了新途径。以“城市生态规划”MOOC为例,众多来自政府部门(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杭州数字城管中心、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人民政府等)、企业(内蒙古宏源集团、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等)及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一线工作人员选修本课程,推动课程知识点与MOOC共享理念广泛传播。

       将对在线教育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环境类在线课程体系的动力:作为学院本科教学的负责人,为应对日新月益的教学信息化需求与挑战,亲身体验、建设并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主动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带领本科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推动建设面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的共12门MOOC(其中本人负责建设2门),对在线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该系列MOOC均已上线,在全国生态环境类MOOC课程中占比达10%,积极助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

      上述是我对在线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感受。此外,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并重,常常会发生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时间冲突。相对于课表固定的线下教学模式,在线课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比较认同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

      下面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在线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经验。

1、微视频促新形态精品教材,虚拟仿真实验辅MOOC教学,助力理论实践相结合

     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自2016年我就开始关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教学平台与育人模式。将主讲课程“城市生态规划”制作成微视频并上线中国大学MOOC,成为首批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类MOOC课程。

     此外,该成果还及时纳入2019年新出版的“城市生态规划学”(第二版),全新打造新形态教材。


《城市生态规划》MOOC建设与新形态教材

       由于我主讲的另外一门“环境规划”MOOC涉及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该部分教学内容只能通过介绍性视频演示,学生无法亲自参与操作实践,且有些突发环境事件因资料稀缺性和保密性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建设“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弥补线上课程不足,进而完善在线教学体系。

       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开发,集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虚拟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和教学管理于一体,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践中会有更广阔思考空间,从而反馈出更丰富的学习信息,强化学习效果。

       目前,“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获批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该虚拟仿真项目已纳入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免费向全社会推广使用本实验项目,尤其服务于西部地区,为提升西部公众环境生态认知提供重要教学资源。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辅MOOC教学

2线上精制MOOC叙事单元,线下剪辑随堂互动视频,即时更新在线课程体系

      遵循环境科学研究和MOOC教学规律,按环境要素拆解整合知识点,以多个精品微课组合建成“环境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MOOC课程,运用实景加动画,将图形与文字完美结合,生动展示环境发展与规划实践。精炼知识点,线上精制MOOC课程视频,线下剪辑随堂互动教学视频,强调线上线下同步,即时更新在线课程体系,寓教于学,实现专业知识快速内化,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速递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和前沿理念。

                                                   中国大学MOOC平台教学视频                                                                                 校内SPOC混合式教学随堂录播

3微信公众号发布课程热点,MOOC微信群互动答疑,实现线上线下优质互动课堂

       作为课程负责人,还需要及时收集广大学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功能需求和内容学习需求建议,并时刻与教学团队及课程助教进行着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打造集“互动-答疑-诊断-改进”为一体的在线课程运营服务模式。通过在综合讨论区发引导贴、在老师答疑区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在课堂交流区补充案例等方式精心经营课程,以优质的运营服务保障课程品质。此外,带领课程团队共同运营“城市生态规划慕课”微信公众号,配合在线课程平台向更多学员推送 课程学习资源,并新建MOOC微信群,保障了线上线下优质互动课堂的有序开展。


城市生态规划微信公众号

《城市生态规划》MOOC微信群

       以上是我分享的在线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精品在线课程,惠及更多致力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人群。


课程推荐

       徐老师作为环境学院本科生课程教学的负责人,在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网络社交通讯工具等开展线上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由徐老师负责的“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全天候开放,其主讲的“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MOOC(2020年春季学期)也即将开课,可望为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大家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内容, 欢迎大家选课学习!

1、“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链接:

http://www.ilab-x.com/details/v5?id=5051&isView=true

教学团队:

徐琳瑜、崔保山、曾维华、赵金博、杨禹、李玲玲

 2、“城市生态规划”

链接: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2012023

课程团队:

徐琳瑜、杨志峰、刘耕源、Mathis Wackernagel、郑涵中、武文浩、黄晶晶

 3、“环境规划”

链接: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2010029

课程团队:

徐琳瑜、李玲玲、王锦洲、黄晶晶、芦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