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肖明老师:“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磨炼记
发布时间:2020-02-11  阅读

编者按

      本着“延期开学不停课,多元教学保质量”的原则,教务部邀请有着不同平台使用经历的教师和大家分享在线课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验,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网络授课。也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和大家分享您开展网络教学的经验和想法,教务部将在“京师人才培养”公众号做不定期推送,敬请关注。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首字母简称。它的中文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为“慕课”。在其诸多称呼中,我更愿意称它为“磨课”。

       MOOC 这个术语源于2008年,我接触它的最早时间是在2010年。当时,有一个学生向我请教过有关MOOC的问题。2016年,我壮着胆子申报了“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校级慕课建设项目,最终获得了校方的大力经费支持,由此真正开启了我的磨课之路。

       

        一年后,该项目顺利通过结项。主管的范海蓉老师曾经邀请我写过简短的建课体会:痛并快乐着!这其实是借用了我十分喜爱的一首齐秦歌曲的名字。它的歌词,我也很喜欢:

痛并快乐着

……

痛并快乐,快乐着……

恨恨且爱且狂!

痛并快乐,快乐着……

不理不问啊不想!

恨极生爱,爱极又生恨,

爱从苦的最甜里来。

……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17年,我获得了爱课网“2017年度新锐奖”。2018年,“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被认定为2018年度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并且有数以万计的学员注册选修过这门课程,部分学员还获得过优秀证书。

       最近,范老师又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写一篇更长一些的MOOC建设体会,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想到自己在建设“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的亲身经历,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聊一聊个人的磨课之路吧!

01磨“人”之路

      MOOC建设首先要磨的是人员。作为一门MOOC,其生命周期较长。普通的一门MOOC,其项目建设周期短则一年,长则数年。结项以后,还会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运行维护周期。在这漫长的建设维护过程中,会涉及到主讲团队、顾问团队、制作团队、助教团队、志愿者团队等众多人员。

      但是,MOOC过程并非一个人的磨难经历,而是众多团体成员的通力协作之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磨合好MOOC的主讲团队。MOOC项目负责人要想尽千方百计地将主讲教师“捆绑”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为建设一门好课出谋划策。每开设完一个轮次的MOOC,大家都要静下心来仔细地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对策。只有经过多轮次的精心打磨以后,MOOC才会真正由成品逐步演变成精品。

      此外,作为MOOC负责人,在磨课过程中还需要时刻不停地努力炼好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如果再仔细地好好想一想,还能够想出许许多多的其他能力。

      所以,从“磨人”的角度出发,MOOC修炼之路既长又远,看不到头,看不到边,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想那是一辈子的事。

02磨“课”之路

       MOOC建设其次要磨的是课程。从大的方面来看,磨课要磨的要素有很多。我以为,有三个要素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要磨的是教学目标。这门课想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是主要面向某个专业的在校学生,还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普通学员。受众不同,教学目标自然会有不同侧重。

       第二要磨的是教学大纲。俗话说:“纲举目张”。MOOC的课时有限,但一门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为此,MOOC负责人需要提前多方征求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来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各单元的章节内容,并将其合理切割串联成多个有机的知识点,经过多次打磨后,最终形成一份相对完美的MOOC课程大纲。

       第三要磨的是教学材料。尽管不是每门MOOC都必须指定参考教材,但在其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参考多方面的参考资料:有些是纸质的印刷教材,有些是来自网络文献;有的是中文资料,有的则是外文资料……面对来源众多、类型多样的MOOC相关教学材料,如何做到合理取舍,也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做到“物为我用,物尽其用”。

03磨“法”之路

       MOOC建设最后要磨的是方法。此处所指的方法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要磨教学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线下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线上教学方法则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法、练习法、实验法……。主讲教师需要根据MOOC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受众等实际情况,精选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来加以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二,要磨赋能方法。如果想要将一门MOOC最终建设成为精品在线课程,MOOC负责人还需要精心琢磨MOOC的赋能方法。MOOC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录视频,也不在于做幻灯。最重要的是赋能。赋能的具体方法是在认知资源和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丰富而有效的链接,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尽管“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已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但我深知:做MOOC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对不会像写一份申请书、完成一个结题报告那样轻松自如。真正的好MOOC,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精雕细刻”才成。如果以此作为参照,“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的磨课之路还会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我想引用昔日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一句名言,以此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肖明.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EB/OL][2020-2-9].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1998011.

[2]肖明.网络计量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