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教育教学大讨论“思政课程”调研组举行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专题告会,特邀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作了题为“浅谈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的线上报告。“思政课程”调研组成员和部院系部分教师代表共计50余人参与研讨。
徐蓉教授的报告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个人的研究体会,从课程思政问题的由来,课程思政理念的建构以及课程思政在工作中的推进与落实等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课程思政问题的由来
徐蓉教授认为,课程思政问题的由来,是因为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广大思政课的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很投入,但如何加强思政课程的育人成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没有形成育人合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价值体系的形成需要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支撑,这种供给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所有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要重新梳理教育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设计。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二、课程思政理念的建构
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建构,徐蓉教授认为,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模式观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观念的树立上,我们要有国家立场,这是育人目标的根本遵循;要有教育立场这是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要有青年立场,这是价值旨归,要了解青年学生本身的思想状况、学习需求与发展特点。在教育质量观念上,高校要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水平;优化学习体系,增强教育效果;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教育效应。在教育模式观上,要从原有的课程独立走向课程的相互协同,从知识的孤立到融汇贯通,从教学的封闭到开放兼容。
三、课程思政在工作中的推进与落实
在如何落实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中,徐蓉教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全面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二是要全面推进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做到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三是要建立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教育工作,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策略。
徐蓉教授的讲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课程思政做了很好的解读与指导,为我校下一步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如何从顶层设计、如何优化课程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