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历
1985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2年任教授,2003年起担任化学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10年起任教授三级,2018年起任教授二级。
长期从事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及教育教学工作,开设“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等系列本科生课程,指导教育见习、教育实践、本科论文等,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9人。主持2门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先后荣获北师大教学名师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长期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及教师发展等相关研究。作为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参加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主编初高中化学教材多套;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先后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成果人)、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成果人)、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一成果人)等。
二、先进事迹摘录
(一)创新课程和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四有”好教师
以立德树人为本,创新化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资源,主持建设2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实施线上MOOC 学习和线下微格模拟授课的混合式教学,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坚持能力导向实践定位,与中学教师协同创新开展“高端备课”,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搭建国际科学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协同9学科团队持续开展学科能力理论、评价和教学改进研究
自2011年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组织协同北师大九学科教育团队持续8年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评价和实践研究,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成果体现出“知识、能力、素养相统一”“理论指导-问题导向-证据为基-精准教学”“评学教研一体化”“大学-区域-学校-学科协同”等突出特点,应用于全国多地区百余所学校改革实践,产生了积极和广泛的影响。成果先后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国内顶级CSSCI期刊上发表,共计文章9篇,主著主编《基于学科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丛书8本。先后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服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制定,引领课程及教材研究
2002年至今,作为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主持并完成国家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编写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2011年版)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年版、2017年版)解读。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2004、2019版,山东科技社),这是在全国最为广泛使用的三套高中化学教材之一,每年有8个省40个地市在选用,学生人数累计已经超过4500万。主编国内首部《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材》(2018,山西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积极广泛的社会效益。